十二年质量路上的那些坑坑洼洼!
来源: | 作者:达达 | 发布时间: 2098天前 | 90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写在前面的一点感悟:

   毕业之后机缘巧合去了某工厂从事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,不曾想一干就是12年,从青涩的小伙子磨到了中年大叔,最开始直来直去的性格,到现在的圆滑处事(也不知是好是坏),在质量的路上吃过很多亏,受过N次委屈,不知道多少次想过放弃,思考要不要换一个工作岗位,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无奈,既无奈便继续专注吧,师傅们告诉我,专注乃制胜法宝,深耕是专业之门。我是质量人,我为之骄傲。


    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制造业,质量乃是企业的核心,决定了企业的生死。而影响质量的要素有供应商、客户、生产制造、研发设计等等方面。供应商质量保证,常常是我们质量最直观的表现形式。如何进行有效地供应商质量审核呢?这就要求SQE知识扎实、审核经验丰富且具备熟练的审核技巧。

闲暇之余总结一些经验,水平有限,望见谅!
供应商质量管理常见的九大问题及应对方法:


1. 针对供应商的管理,沟通和<商业协议约束>哪个比较重要?

  <商业协议约束>比较重要,但沟通更重要,两者缺一不可。


2. 如何防止供应商偷工减料?    首先,作为SQE不可能在供应商现场天天看他们有没偷工减料,可能供应商信誓旦旦说没有,但实际是有的,或者你去现场看时没有,但你一走就开始了。    从源头方面考虑,供应商偷工减料有可能是两方面的原因:管理层的意思,公司管控系统失效,是员工或者个别部门的行为。

   如果是”管理层的意思“,那只能依靠<商业协议约束>来处理,如“扣绩效,罚款等”;

如果是属于“公司管控系统失效,是员工或者个别部门的行为”,那就要求供应商改善其管控系统。


3. 如果供应商数量比较多,怎么样比较高效去管理?

    首先,每个职位根据工作职责的规定,应该都有个核定工作量的,SQE也一样,管理供应商的数量肯定也有个上限,因为人就一张嘴,两只手而已。但如果遇到问题所述,供应商比较多时,怎么样安排开展工作会比较利于提高效率呢?


我的个人建议如下:

    制作一个品质汇总表(内容包含从来料到出货的一系列品质数据,有品质异常的要附上详细的检验报告),让供应商把每天的数据在下一个工作日的早上10点前提交出来,自己每天浏览表格,这样就可以让自己第一时间掌握供应商的品质状态,尽量把品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。不然问题都在后端才发现,到时就分身乏术,焦头烂额了。(我知道现在有一些质量管理软件比表格更先进,无奈公司没引进,只能先这样操作)

4. 如何让供应商提供真实的信息?或者如何让供应商尽量提供真实的数据?
    首先,由于商业立场不同(对立状态),供应商很多时候不会提供真实的信息给到SQE的。但若SQE得到的信息是虚假的,工作是很难得到顺利、高效的进行的。

对此我有如下建议:
商业模式约束----如“发现信息虚假,就扣绩效,罚款等”。
沟通(这招不一定有啥效果啦)-----沟通主要是让供应商感觉我是来帮他的,提供真实报表给我对他们是有好处的,若我及早发现问题,可以协助他们解决,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,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在后续造成更大的损失。


5. 如何获得供应商的信任(即是建立良好,真实的沟通)?
    处理问题时要适当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(当然核心立场肯定还是从公司利益出发),在不损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,多给他们排忧解难。
如:针对配合度好的供应商,”偶尔产线发现一些容易识别且不良率比较低的来料不良,就尽量帮他们以换货的方式处理(和产线沟通下,让产线帮忙挑选出来,不良品直接用良品替换),没必要叫他们过来Sorting(会加大他们的负担),当然针对此不良,还是要回复8D报告并做做改善,后续跟踪到直至问题关闭。


6. 如何处理供应商抱怨报价低,没钱赚等类似的怨言”?
    作为SQE,千万千万不要主动牵头或介入”提高报价的事情中“,因为没有供应商会说:“产品很好做”,都会说:“很难做,没钱赚"。正确面对这种抱怨时,应不要去正面理会,听一下就行了,或者强调自己都不清楚产品报价(实际情况也是这样),自己的工作只是管好品质,此类问题自己爱莫能助。其实,供应商真正遇到此类问题的处理流程应该遵循双方当时的《商业协议》就行处理,如“终止合作,重新提高报价等等 ”,到时真到了扯到品质的头上,再出面。如果SQE一开始就主动牵头或介入此事,将会造成恶性循环,如“以后一有问题,供应商就说做不到,要提高价格”,到时就难以管控了。

7. 如何面对供应商说做不到(品质要求太严)?
   首先我们要追根问底的问他为什么做不到,我们也许或者根本没供应商懂,但没事,我不懂我可以问他们,他回应时,我们就质疑他,必要时亲自做DOE去验证他的说法,这样就有理有据了。如果结果不是他们说那样,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DOE结果直接反驳他们,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说那样,就让他们准备详细的DFM报告,如果标准是由自己(SQE)定制的,就按照DFM报告,适当放松标准,如果标准由更高一层或者其他部门制定,只将DFM提交给相关人士,让他们去做最后定夺。如果其理由涉及成本报价问题,参考问题的思路,自己不去直接处理,让他们直接去找该找的人。


8. 如何评估供应商?
新供应商:根据审核表,每条每条核对,最终评分。------主要包括;“人力资源(品质和工程)、机器设备、完整的品质系统(从来料到出货,该有的检验要有,且要合理)”。
旧供应商:依月汇总不良、我司发现来料不良,对方如何处理?处理是否及时?处理效果?


9. 供应商不配合(订单小),其在业界还比较有优势和实力,怎么办?
  不配合,首先适当沟通(了解为什么不配合?是否双方沟通问题等),如上不行,则按照商业协议处理,没有商业协议,或者是不平等条约,则重新协议,如果无法重新协议,则找新供应商替代掉它。